今天的议题是,谈一谈:在今年的关税战冲击下,农民怎样调整产业结构规避关税战,找到高效产业项目赚到钱?为了降低关税战对今年农村农民生产项目和就业收入的影响,分析一下当前,农村还有哪些高效种植养殖业可以规避关税战影响?
先分析一下今年农村农民受到关税战影响的行业和项目有哪些?
1. 农产品出口受阻,价格下跌
- 关税战导致主要出口农产品(如大豆、玉米、猪肉等)被加征高关税,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国内库存积压,价格下跌,农民收入直接受损。
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对美大豆加征25%关税,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如水果、水产品)加税,双方农民均面临出口市场萎缩。
2. 进口生产资料成本上升
依赖进口的农业生产资料(如饲料、农药、农机)因关税提高而涨价,推高生产成本。例如,中国养殖业依赖进口大豆作为饲料原料,关税战导致大豆价格波动,猪鸡牛羊等畜禽业养殖成本增加。
3. 市场波动与风险加剧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使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民难以制定长期种植养殖业生产计划,部分小农户可能被迫退出种植养殖市场。
4.农业结构调整承压
- 倒逼农民转向非关税壁垒较低的作物或高附加值产品(如有机农业),但转型需要增加投资,转型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
二、对养殖业的具体影响
1. 生猪养殖
饲料成本上升:中国大豆进口依赖程度高,关税战推高豆粕价格,直接增加养猪成本。
出口受限:若猪肉出口目标国(如美国)加征关税,国内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价格下跌(如2019年非洲猪瘟叠加贸易战冲击)。
2.家禽养殖(鸡、鸭)
饲料成本占比高达60%-70%,豆粕涨价挤压利润空间。
禽肉出口若受限(如欧盟市场),可能转向内销,加剧国内竞争。
3. 水产养殖(对虾、罗非鱼等)
饲料成本上升:鱼粉、大豆等进口原料涨价,进一步压缩利润。中国对虾、罗非鱼主要出口美国,关税提高后订单减少。
4. 奶牛养殖
饲料成本增加:进口苜蓿草、玉米等饲料关税上升,推高奶制品生产成本。
乳制品出口受限: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抢占中国乳制品进口市场,国内奶农面临竞争压力。
5. 特色养殖(蜂蜜、特种畜禽)
出口市场萎缩:欧盟等市场对中国蜂蜜加征关税,导致蜂农转向内销,但国内需求有限。
小众品种风险高:如貂、狐狸等毛皮动物养殖,出口受阻后可能面临产业链崩溃。
珍贵中药材养殖蟾蜍采集蟾衣行业可以规避关税战影响
中国中药材主要出口至美国、欧盟、日韩及东南亚。若目标市场加征关税(如美国在贸易战中对中国植物提取物加税),出口订单减少,库存积压。
例如: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来自中国的中药饮片(如甘草、枸杞)加征25%关税,导致对美出口量下降30%以上。 迫使药农进入国内市场,产品积压而降低收入。再如如枸杞、金银花等因出口受阻,国内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出口企业转内销,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小规模种植户可能被低价挤压出局。
关税战之下,养殖蟾蜍采集蟾衣,采取生态自然养殖,自繁自养无需高价购买蟾蜍种苗,或者降低购买蟾蜍种苗成本,对冲蟾蜍类珍贵中药材生产成本压力。有利于避免养殖户与收购企业之间在收购价格上相互挤压,加快技术标准化和市场多元化布局,规避关税战影响,增加养殖户收入。
同时,与其他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不同的是,蟾蜍资源和蟾衣生产规模很小,不象种植其他中药材那样形成以吨为计量单位的庞大产量,由于养殖蟾蜍采集蟾衣是一项以不伤害蟾蜍为前提的新型珍贵中药材生产项目,不像采集蟾酥、干蟾那样杀蟾取药,广受社会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欢迎。
面对关税战,养殖蟾蜍使用灯光诱虫基本解决大部分蛋白饲料问题。养殖蟾蜍采集蟾衣还具有养殖周期短优势,养殖成年蟾蜍十天就可以出售蟾衣产品,4月份到10月份随时都可以养殖。这是许多养殖业都不具备的优势。
养殖蟾蜍采集蟾衣,一只蟾蜍活体自然蜕蟾衣可以持续利用10多年。至今多数人甚至都还不知道癞蛤蟆想蛇类一样会自然生理性蜕皮习性。虽然采集蟾衣技术简单,但产量低,一年蟾衣产量如果达到两吨左右,就需要养殖4000亩水土面积。并且,蟾衣是我国新技术特产珍贵中药材,进口国除了我国之外没有进口替代国。4万多元一公斤国内市场价,一个人一亩地养殖蟾蜍采集蟾衣收益在10万元左右,男女老幼都能做,市场价格高,需求大,属于大健康行业项目,销路较好。对与对于一般养殖户、没有找到打工岗位的农民工和农村居民来讲,具有较大吸引力。
关税战之下,养殖蟾蜍采集蟾衣市场相对稳定。去年以来,完整蟾衣收购价格比较稳定,一级优质蟾衣收购价格每公斤在4万元以上。破碎蟾衣由于质量不佳市场收购价格在3000元以下。如果生产破碎劣质蟾衣收益太低。建议养殖户加强技术操作,多生产优质蟾衣。去年以来,蟾衣销售比较红火。下图是2024年度通过快递邮寄过来收购的部分蟾衣快递包裹:
江浙蟾衣信息网,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所长:蒋张林
微信手机同号:1337573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