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材领域,蟾酥、干蟾皮、蟾肝、蟾头、蟾胆、蟾舌,凭借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采集这些中药材的一次性利用蟾蜍方式,对蟾蜍造成一种灭绝性伤害,野生蟾蜍的生存现状早已敲响警钟。过去,常见有人沿着田间沟渠、小河岸边,用工具夹取野生蟾蜍的耳后腺,强行提取白色浆液制作蟾酥。这种采集方式不仅对蟾蜍是灭绝性伤害,更重要的是,野生蟾蜍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非法捕捉、采集其腺体浆液的行为本身就是明确的违法行为。多数蟾蜍在采集后因伤口感染、生理机能受损而死亡,即便侥幸存活,也失去了繁殖和生存能力。即便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上述蟾蜍类中药材也属于一次性利用,产量太低,没有利用价值。
这种一次性利用蟾蜍模式,正将蟾蜍这一物种推向绝境。这一事态的严重性不仅表现在蟾蜍类中药材生产面临困境,同时也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极大不利,这与弘扬发展中医药、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保护等三个方面的时代理念背道而驰。
农业方面,癞蛤蟆(蟾蜍)被称为农业和农民的好朋友,核心原因是它是天然的“农田害虫终结者”,对生态农业和粮食增产有显著作用。野生蟾蜍以飞蛾、昆虫等为食,是天然的“农田卫士”,能有效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农药使用。但由于其直接经济价值不被农民和基层管理者重视,保护力度不够,加之近几年蟾酥市场价高达8万元一公斤的巨大诱惑,偷捉和伤害性偷采蟾蜍蟾酥药材难以杜绝,加之滥施化肥、农药,田野里的蟾蜍越来越少,许多地方,一年也遇不到几只野生蟾蜍。曾经常见的物种近乎灭绝,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更触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红线,让蟾酥的野生采集之路面临走不通困境。
无论是野生蟾蜍还是人工养殖蟾蜍,食谱都完全贴合农田需求:主食蝗虫、蝼蛄、金龟子、地老虎、蚜虫、稻飞虱、棉铃虫等几十种农业害虫,这些害虫会啃食庄稼根茎、叶片、果实,直接导致减产。成年蟾蜍一晚可捕食数十至上百只害虫,远超青蛙的捕食效率;幼体(蝌蚪)还会摄食水中的孑孓(蚊子幼虫)和水生害虫,从源头减少农田虫害基数,清洁水源,减少疾病传播媒介,造福人类健康。
蟾蜍捕食范围广,适配多种农田场景:野生蟾蜍既能在旱地农田(小麦、玉米、棉花田)捕捉地面和植株上的害虫,也能在水田(水稻田)、沟渠捕食水生害虫,适配我国南北方不同种植模式。活动时间与害虫高发期高度契合:蟾蜍夜间活动,而许多农业害虫(如地老虎、蚜虫)也在夜间觅食,能精准打击害虫,补充了鸟类等白天捕食者的“空档”。
蟾蜍捕食害虫无需人工干预,且不会污染土壤、水源和农作物,是天然的“生物防治工具”。合理保护蟾蜍种群,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一方面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农药采购、喷洒人工费用),另一方面避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蟾蜍耐饥、耐旱、耐贫瘠,能适应不同肥力的农田、果园、菜园等环境,无需专门养殖投喂,自然繁殖即可形成稳定的种群。蟾蜍仅以害虫为食,不会啃食庄稼、破坏作物根系,反而通过消灭害虫间接保护农作物生长。适应能力强,对农田环境友好。
蟾蜍的粪便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同时粪便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提升土壤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在提供中药材方面,癞蛤蟆(蟾蜍)浑身都是人类健康的宝贝。蟾蜍全身多个部位均可入药,药用用途广泛,尤其部分部位在防癌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在中药材市场价位比较高,各部位中药材具有以下药用价值:
1.蟾酥 :这是蟾蜍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干燥加工而成的药材。它能解毒止痛、开窍醒神,是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等50余种中成药的重要成分,可治咽喉肿痛、中暑神昏等。现代研究发现其含蟾毒灵等活性成分,能抑制肿瘤细胞,对皮肤癌等有一定治疗作用,德国还将其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
2.蟾衣 :即蟾蜍自然蜕下的角质衣膜,富含蟾蜍肽类、甾体类化合物等。它不仅能镇痛、抗炎,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其含有的蟾蜍内酯等成分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多种癌症疗效较好,且相比其他蟾蜍制品副作用更小,是极具潜力的天然抗癌药材。
3.干蟾皮 :蟾蜍除去内脏及头爪后晒干或烘干即得。它味苦性凉,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可治痈疽肿毒、疳积腹胀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对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作用突出,既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配合放化疗使用还能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
4.鲜蟾皮 :民间常使用新鲜蟾皮,覆盖皮肤疮疡,都取得满意效果,某村有人几代相传把这一方法作为民间秘方,受到民间尊重。
5.蟾肝:味辛、苦、甘且性凉,核心功效是解毒散结、拔疔消肿。内服可治麻疹出不透且发热不退的症状,外用捣烂后能敷治痈疽、疔毒,对蛇咬伤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医林纂要·药性》中就记载用其敷治痈疽疔毒效果佳。
6.蟾头:因含有较高蟾蜍毒素,多以外用为主,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疮疡肿毒,通过外用涂抹可发挥解毒消肿的作用,缓解患处的红肿疼痛问题,不过因毒性需把控使用方式,极少内服。
7.蟾胆:该部位较少直接入药,但其提取纯化后的成分可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相关疾病,能辅助改善肝胆部位的炎症反应,是肝胆类病症辅助治疗的潜在药材来源。
8.蟾舌:虽在传统典籍中记载较少,但在民间有一定药用认可度,常被认为在解毒消肿方面有辅助作用,多配合其他药材外用,用于缓解轻微疮毒引发的不适症状。
蟾蜍是“五毒”中药材之一,且其防癌作用多基于药理研究,属于临床辅助方药,使用时必须经专业医师炮制和指导,严禁自行使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三有”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都有蟾蜍相关保护详细信息,保护蟾蜍是每一位公民法律义务 :
1.国家二级保护蟾蜍品种共17种,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具体包括抱龙交蟾、凉北齿蟾、金顶齿突蟾、九龙齿突蟾、木里齿突蟾、宁陕齿突蟾、平武齿突蟾、哀牢髭蟾、峨眉髭蟾、雪山髭蟾、原髭蟾、南澳鸟岛角蟾、水城角蟾、史氏蟾蜍、鳞皮小蟾、乐东蟾蜍、无棘溪蟾。其中史氏蟾蜍分布于我国辽宁等地,乐东蟾蜍、无棘溪蟾为我国特有物种。
2.“三有”保护蟾蜍品种共17种,被纳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具体有哀牢蟾蜍、华西蟾蜍、盘谷蟾蜍、隐耳蟾蜍、头盔蟾蜍、中华蟾蜍、喜山蟾蜍、沙湾蟾蜍、黑眶蟾蜍、岷山蟾蜍、新疆蟾蜍、花背蟾蜍、西藏蟾蜍、圆疣蟾蜍、绿蟾蜍、卧龙蟾蜍。像中华蟾蜍、花背蟾蜍、黑眶蟾蜍都是我国多地常见的蟾蜍品种,日常田间、草丛中较易见到。
上述两类蟾蜍均受《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非法猎捕、杀害、交易等行为会面临罚款、判刑等相应法律责任 。
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和发展蟾蜍中药材问题,也要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蟾蜍。为了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研发一种既不伤害蟾蜍、又能实现药用价值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模式——低成本人工养殖蟾蜍,高效益采集蟾衣项目,既保护蟾蜍、发展生态农业,又提高蟾蜍类中药材生产效率和产量,完美解决了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潜力巨大,亟待被广泛推广。
蟾蜍作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国家禁止以食用为目的养殖,允许药用等生态目的养殖。养殖需向林业部门申请《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种源要来自合法养殖单位且严禁捕捉野生蟾蜍,采集蟾酥等药用部位需用科学方法。
但是,这种第一年养殖第二年灭绝性采集浆液的经济效益其实微乎其微。一只蟾蜍一生只能被采集1-2次浆液,很少能采集3次,产出的鲜蟾酥浆液0.5克至0.6克,3克鲜蟾浆液方能干制一克蟾酥,产量极低。即便按8万元一公斤的高价计算,人工养殖需要投入场地、人力、饲料等成本,若按一亩地养殖6000只蟾蜍计算,总收入仅两三千元,养殖一只蟾蜍采集收益还不到1元,没有实际的经济价值。个别人就把目光投视到捕捉野生蟾蜍上,为了微薄利润,破坏整个物种的生存根基,既违背生态规律,破坏生态农业环境也无法实现长期收益,“杀鸡取卵”式采集后果将是物种灭绝。触碰法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工养殖蟾蜍高效采集中药材蟾衣的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法律合规与经济效益三重共赢。很多人不知道,蟾蜍与蛇类一样具有自然蜕皮的特性,其脱下的透明薄膜状表皮被称为“蟾衣”。经上海交通大学等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检测,蟾衣与蟾酥的核心药用成分一致,均含珍贵的蟾毒,且含量极高,完全可以替代蟾酥,且采集过程对蟾蜍无任何伤害。这种活体采集模式下,一只蟾蜍可以健康存活十余年,每年能自然脱皮30-40张,单只蟾蜍每月就能产出4张多蟾衣,产量远超单次采集的蟾酥,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多年来收购价格都在每公斤4万元以上。养殖蟾蜍采集蟾衣一个人一亩地一年收益在10万元左右。
人工养殖蟾蜍过程中无需额外投入大量饲料,只需在养殖场地设置低位灯光,利用蟾蜍昼伏夜出特性,使用灯光诱虫,夜晚飞聚的昆虫、飞蛾等就会成为蟾蜍的天然食物,既解决了饲料问题,又能减少周边农田的害虫数量,间接助力农业生产。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模式的回报十分可观:采集蟾衣一亩地可养殖2000只蟾蜍,单只成年蟾蜍每年能为养殖户带来三十元到五十元的收益,是养殖蟾蜍采集蟾酥单只收益的数十倍,采集两种中药材相比效益悬殊一目了然。普通养殖水平下一亩地年收入可达十万元左右,优质技术养殖案例中亩收入甚至能达到50万元。这种“天然养殖、活体采集、保护蟾蜍、多年收益”的16字方针,不仅让养殖户获得稳定可观的收入,更实现了蟾蜍资源的持续循环利用,从根本上保护了这一物种的生存繁衍,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生态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要求。
这一养殖蟾蜍采集蟾衣模式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对矛盾变为和谐统一,药用资源的利用原则更具合法和可持续性。说明利用野生蟾蜍捕捉取蟾酥和人工养殖蟾蜍采集蟾酥,这两条道路都走不通。为避免蟾蜍中药材陷入象“虎骨”那样,药材生产和中药材使用都被禁止的结局,走人工养殖蟾蜍采集蟾衣模式,既合法合规、保护了野生动物、维护了生态平衡,又保护了生态农业,更保障了中药材资源的稳定供应,同时也为养殖户开辟了低投入、高回报的增收路径,是兼顾生态、法律、经济、社会效益的最优选择。
在此,我们倡导:坚决杜绝非法捕捉野生蟾蜍采集蟾酥行为,完善监管机制,严查违法违规,守住生态保护和法律底线;积极推广人工养殖蟾蜍采集蟾衣的技术,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让更多农民和返乡农民工了解养殖蟾蜍采集蟾衣,是一种返乡就业新岗位、新途径,合法且具有可持续性。以生态养殖蟾蜍高效益采集蟾衣替代灭绝性采集蟾酥,有条件的地方都可以参与到生态养殖生产增收中来。在遵守法律、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药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25年11月22日
蒋张林所长 微信手机同号:13375735389
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文章原创,谢绝各种搬运,侵权必究